走出悲情重建尊嚴‧柏楊發動在綠島建「垂淚碑」

— 高天生 (台北「自由時報」 1996/4/26)

碑上刻入所有政治受難者姓名 並呼籲全體社會重視人權

有別於官方及特定政治團體要求平反白色恐怖錯、假、冤案 ,或要求賠償、道歉,作家柏楊近期內將發動民間自發性力 量,在綠島建立「垂淚碑」及景觀公園,供遊客憑弔、感謝 ,走出悲情,重建人性尊嚴、公義和平的自由民主社會,為 垂淚的恐怖的舊時代劃下休止符,開啟歡樂、希望的嶄新時 代。

柏楊主持的人權教育基金會今晚將邀請陽明大學學務長周碧 瑟、高雄科技學院教務長楊啟航、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 文等,召開董事會,會商籌建「綠島垂淚碑」相關事宜。

柏楊在一九七0年代,曾因白色恐怖的政治迫害而在綠島監 獄坐牢五年、軟禁一年二十六天。下月(五)中旬,某家電 視公司為拍柏楊傳記影片,擬邀柏楊重返二十年前的受難地 ,激發柏楊籌建「綠島垂淚碑」的意念和構想。

據了解,猶太人有舉世聞名的「哭牆」,柏楊開始時也想過 類似的名稱,稍後思忖其太過「強烈」,而改為「垂淚碑」 ,碑的主體將仿美國越戰紀念碑的形式,碑上刻入所有政治 受難者的姓名,不論他們有無到過綠島(所有死刑犯都在軍 法處看守所鎗決),都列名其上,留下時代犧牲者的名單, 周邊也配合籌設景觀公園,集聚遊客,社會大眾可以憑弔、 啟迪,凸顯其文化教育性的特殊意義,並使碑上受難者成為 台灣、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批受政治迫害的受難者。

柏楊強調,籌建綠島垂淚碑,特意消泯政治性,而突出文化 性,主要的用意不在於要求道歉、賠償,或掀起新的仇恨、 渲染報復的心態,畢竟許多事情可以包容、理解、原諒,卻 絕對不能忘記,如此才能發揮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的功能。 報復則有強烈的副作用,會阻礙社會進步。

他以哭過長夜的受難者身分,向大眾呼籲:一、情治單位從 國家「必要之惡」,應成長為「必要之善」,保衛國家,但 不可侵犯人權,更不可充當政黨或個人的工具。二、以對白 色恐怖時代哀痛的心情,建立程序正義的社會,不可藉口目 的正當,而包裝非法手段,應確立合法、人道的尊重基本人 權原則。三、就是因為綠島有那麼多人的悲痛,才有台灣今 日的民主自由,大家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,在新時代開 啟時,儘快走出悲情,以真正愛惜土地的行動,贏得萬邦尊 敬和肯定,而不是一味哀求他人疼惜。